2017年寫了一篇開始學習書法的紀錄文,今年也很儀式感地再為自己寫一篇記錄文,這次紀錄的是陶藝。
而上次文章裡面提到的大學好友,是的,這篇文章還是會提到她~ 幾年前就得知她回母校上陶藝課,並且陸續創作許多作品,看她分享她的一些創作,其實心裡面也是頗羨慕嚮往的。
其實得先釐清內心的真正想法,一直都對各種類型的藝術創作感到有趣,但也提醒自己不能總把時間分散在體驗各式各個樣技能上,卻在嘗鮮後就不想再深入接觸。(不過這也因人而異,有些人也許只想沒有壓力地體驗各種經驗)
對於”陶藝”這個領域,我能追溯到最久遠以前的印象,可能是電影”第六感生死戀”裡面,男主角從背後擁著女主角一起拉坯的畫面吧… 當時就覺得玩手拉坏好像很浪漫,一直到長大後每次看到手拉坏相關的影片,也依然感到很療癒的感覺。加上平時參觀欣賞一些藝文的展覽,也會看到許多陶土材質的藝術品,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些原因,在心裡埋藏了嚮往的因子。
然而即使心裡有嚮往,卻一直沒有化作實際學習的行動,可能也有一些原因。印象中要接觸到手拉坏,都是在造訪鶯歌老街的時候,看到店家外面宣傳的體驗活動。而每次有機會經過時,卻又沒想好挪出一定的時間去玩泥土,於是總是一瞥而過。
不過終於在2018年時,某次和Mom一起逛老街時,我走進店家有了拉坏初體驗。印象中那一坨陶土真的很難控制啊…心裡想要讓土長高,它卻長歪;想要變寬,它又塌陷,最後是在現場人員協助(代工)之下,才完成了第一個陶土花瓶。後續自己有參與的部分是在上面用陶土做一些裝飾,至於上釉的顏色,也是有幾種基本配套讓客人挑選,店家代為上釉燒製,最後寄送到府。
有了這次經驗,雖然覺得有趣,但也感到陶藝完全不如想像中簡單輕鬆,也會懷疑自己在接觸陶藝上無法有好的發揮呈現。
後來得知在社區大學也有開設陶藝課,當時感到蠻驚喜又意外,因為印象中附設於專科/高中學校的社區大學不會有窯場,加上手拉坏操作時一堆陶土泥水的容易把手和衣服用髒,難以想像如何在社大授課。不過上網查了資料,看到授課老師30年的相關經歷,加上過去開班都是額滿狀態,這課程真的很搶手啊… 於是決定把握時間趕緊報名就對了! 而我順利選到課的地點在信義社區大學。
開課前也有點擔心,聯想到裡面的學員都不知上課幾個學期了,應該功夫底子都有一定程度。自己什麼都不懂,進到班級會不會跟不上,老師會不會忙著顧其他舊生無暇關注新手?
開學的第一堂課提早進到教室,那是一間專科教室,桌子是那種很大的工作桌,週邊則擺滿一些加工器具和木板耗材。我找了最後面的桌子坐下,默默觀察陸續進教室的學生。一班可以招收30名學員,可以想像當大家都進教室後變得很熱鬧,舊生其實蠻好辨認的,因為他們都自在地彼此閒聊、非常熱絡。我又觀察到幾位髮型、穿著很有個人風格的同學,忍不住想,哇…莫非想來學習手作陶藝的人大多具有藝術家氣質嗎?